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股票新闻

AI时代,想成为不可替代的人,光努力已经不够用了

2019-07-19 16:51:24

前天凌晨1点,看到一个特别乐观向上的朋友发了个朋友圈:活着好累。

看得一惊,正在评论输入“你怎么了”,发现她秒删了这条。

第二天碰到问她怎么回事,她满脸阳光地说:“没什么啊,不定期清扫一下情绪垃圾。”

后来我才知道,她所在的会计部门领导找她谈话了,给她三个月时间,要不去找新工作,要不寻求内部转岗。

会计朋友的单位在往年业务顺利时进账飞快,今年公司业务发展缓慢,于是公司引进了会计AI机器人提升部门效率,她的助理会计岗就这么被边缘化了。

干的好好的,一上AI就要面临失业,身边的事让大家感到震惊,在微信群里爆发了一场激烈讨论。

怕被AI替代?透露的也许是职场被取代焦虑

“我们银行最近也上了一套AI风控,能帮我们做一些基础审核。刚开始我们还挺高兴的,但现在领导不盯风控了,反而将营销的任务压的更狠,逼走了几个老员工。上亿的存款,去哪拉?” 做银行对公贷款的群友说。

“我做漫画插画的,最近出现了一批用户不用自己画、光选好素材就能自动生成剧情的画漫画APP,还有AI帮助优化素材。最近很迷茫,看不到未来的方向了。”

其他群友纷纷愤慨附和:

“5年内AI肯定会大规模取代人工,真得想想出路了”。

“未来人类一定会被AI玩残”。

有人说到激动处,还用吼叫或脏话的方式发泄情绪,“公司明明不懂AI却强上,很多事都XX乱了!”

以往,每次看到大家讨论“AI取代人类工作”,我还感觉大家忧患意识挺强的,未来应该不用担心工作被AI取代。

直到最近看到了一条心理学分析:

经常一激动就说脏话的人,内心往往正在承受着痛苦,需要用大声宣泄的方式加以缓解。

吐槽,也是浅层痛苦的表现。

然后我对号入座了一下群里的探讨。

发现他们有一些人,或许被社会观念裹挟,放弃了自己的天赋和兴趣,去从事一份自己并不爱但在传统观念里“稳定”的工作。

有些人,已经习惯按既定大纲做事,习惯做被分配好的活。做未知领域的事,会让他们感到恐惧。

但仿佛一夜间,会计被谈话了,公务员都开始加班到10点了,刚毕业博士生去央企也月薪3000了。以往熟悉和信奉的很多道理,说失效就失效了。

然而对传统观念的盲从、按既定大纲做事的习惯,让这群朋友在高速运转的职场机器里,更加没精力思考:

5年前就这么做,5年后是否还适用?

现在的市场环境,对所在岗位的新要求是什么?

为了达到这种要求,我需要提升哪方面的知识技能?

他们吐槽AI,反射的是对自己“可替代性强”的焦虑。

职场上的不可替代性是如何炼成的?

这让我想起一个做网络咨询的姑娘。

本来学历不高、五线城市来北漂的她,出身和经验都平平。但凭着肯干活,脑子快,咨询总监给了她一个边干活边学习的机会。

在大家纷纷“逃离北上广、回归新一线”的当口,出身普通的她决定驻扎一线城市,这是冒险的选择,很有可能最后工作和青春都落个两手空空。

问她怎么想的,她跟我分享了一番思考过程:

最近新一线城市在大力招募人才,“回家”也许是个对工作和生活都相对安全的选择,而安全的选择往往意味竞争者众多,职场和生活的收益率都会降低。

一线城市的职场和生活虽然是修罗战场,但越难做的事,也意味着同届竞争者寥寥,反而有可能收获超预期的结果。

这番思考姑且不论对错,都让我开始关注这位咨询姑娘。

后来跟她的聊天中得知,她刚来公司时,身边动辄都是5年经验以上的熟手,业绩压力又重,每天都要加班到很晚才能完成当天任务,有时还做不完。

后来赶上百度改革,公司引流思路有所改变,网络咨询对话量一下就上来了,人工咨询接待不过来,于是公司引进了一套AI客服机器人来辅助人工。

用了一段时间后,她感觉机会来了。

首先,智能客服机器人让她不用再上大夜班的情况下,帮她迅速搜集了一批咨询客户的联系方式。虽然客户质量参差不齐,但以往苦于客户不多的她,在“大流量”的客户反馈洗礼下,实现了快速成长。

另外,她的成长还归功于,流量上来后她却并没有依赖大流量,没有靠狂打增量电话的拼体力方式做业绩。

而是接待咨询客户时,试图迅速分析出客户需求、痛点和顾虑,再用自家产品的某一优势(而不是通篇背诵产品)精准加以匹配,力争第一时间让客户觉得“懂我”。

她是如何做到的呢?

当初公司引入易聊智能客服机器人时她记住了一句宣传语,“让人工咨询从单一重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人以致用,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沿着这个思路,她开始研究起这款智能客服,如何能让自己“人以致用”。

是否会用提效工具,将与未来的赚钱能力直接挂钩

咨询姑娘有个特点,理工专业出身的她,喜欢研究产品功能和消费心理。

所以她最先留意到易聊智能客服里的“访客轨迹”功能,追踪客户浏览过的本站足迹,观察客户具体在哪个网页建立的咨询对话,细看这个网页主要写了哪些内容。通过这套观察,她锁定了客户的核心需求点。

为了辅证判断,她还会结合易聊客服的“关键词”选项进行判断。客户搜索的关键词越清晰、查看时间越长,往往意味着购买意向性就越强。

她还发现,在易聊智能客服“更多筛选”中的“老访客”选项里,经常出现的“熟脸”客户,可能是很想购买但犹豫不决的一类人,也许是因为什么难言之隐,导致他们一直没和咨询进行沟通。针对这种情况,她会用易聊客服的“主动邀请”功能主动出击,果断引导客户开口。

为了避免丢单,她还会提前写好咨询策划案,模拟跟客户在不同情况下的沟通场景,事前做好准备。这让她在跟客户沟通时,不会因为该说的话没有跟上而导致慌乱,因为没准备好而丢单。

关于这点,咨询姑娘还发现了易聊的“预知访客输入”功能,可以在客户正在输入时,提前知悉输入内容。预知了客户需求的咨询姑娘做到了有备而答,咨询成功率也相应提升。

我曾问过咨询姑娘,这是你们那5年经验咨询前辈教你的吗?

客服姑娘说,她们不教这些。

而且一旦建立对话的客户不说话,5年经验咨询就会习惯性判定这或许是“恶意点击”,在屏幕前等一会后,就会松懈、放弃。愿意去猜一个不说话的客户在想什么,尝试用各种话术引导客户开口,这样的咨询人员只占少数。

还有些资深客服,引进机器人后反而变懒了,让机器人在线接待,她们在一旁摸鱼。

就这么小1年下来,她的业绩已经能与一些5年经验咨询平起平坐了,还赚到了远高于同届毕业生的薪资报酬。在年度考核时,她得到了咨询总监的赏识,破格提升到经理岗。

咨询姑娘并没有完全套用她上级给的“既定大纲”照章做事,也没有单一重复地拼体力和指望AI工具,而是保持深入观察和独立思考,通过工具产品洞察客户数据,逐渐形成了她在职场上独有的不可替代性。

这又让我想起文章开头微信群的讨论。

如果说商业的本质是让人多花钱,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残酷竞争,驱使着人们付出更多的劳动时间和精力。

那么在做人生选择题时,不做容易的事,而做正确的事,虽然这种事往往很难。

干活时,不仅仅依靠“既定大纲”,还需要主动去动脑规划,主动思考高效执行路径。

对职场省时提效工具不抗拒,保持敏锐,持续学习,认真钻研。

这是咨询姑娘最终实现职场逆袭的关键,现在的她感觉开展工作越来越轻松。

这也是微信群一些人没能做到的点。现在的他们,越来越焦虑。

我一直没参与群里讨论,而一直在思考近年被反复提及的“AI取代人类工作”问题。

人类真的会被AI取代吗?在很久很久的以后,也许会。

但咨询姑娘的案例揭示了一种更切实的可能:“人机协作”才是人类与AI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最合理的存在关系。

一个任务,不管是体力的还是脑力的,只要需要用效率和生产率衡量,那么都可以交给机器人来完成。而更擅长思维推导、共情和创造力的人类,可以在机器的工作之上,有机器一起进行更深层的操作,互相协作完成任务。

互相协作完成任务,并不是人和AI在做同一件事情,而是“机器人负责聊天,人工负责咨询转化”类似的协作场景。

在Alpha go战胜李世石后,人们以为围棋没什么玩头了。而现在最厉害的世界围棋冠军,却并非AI,而是人类和AI组成的研发团队。

人们未来的薪酬,很可能取决于与AI的合作程度。

从这方面看,易聊智能客服机器人让体力劳动者,变成一个更高级的脑力+AI“人机协作”劳动者,也是易聊提供给职场人士的另一个价值。

  广告
标签 咨询   客户   客服   职场   姑娘   机器人
今日推荐
自动化界微信联盟上线打造产业链标杆服务体系
自动化界微信联盟上线打造产业链标杆服务体系

自动化界微信联盟上线打造产业链标杆服务体系自动化网...[详细]

独家专栏
精彩推荐
热门排行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