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心颖:平安集团探索小微金融服务样本
6月28日,由经济 参考报社、中国经济 信息社、中国建设银行、平安普惠共同主办的“2019普惠金融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平安集团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心颖出席会议并演讲。
小微企业存在“三无”“三高”问题
陈心颖表示,不管是从当前,还是从更长远的角度,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版图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现阶段看,民营经济占全部市场主体的比重超过90%,贡献了全国80%以上的就业,70%以上发明专利权,60%以上GDP和50%以上税收。其中,小微企业发挥不容忽视的作用。从长远来看,在实体经济从高速发展转型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是核心驱动力。作为战略实施的主要参与者,小微经济体的发展将成为关键发力点。
“但我们看小微企业获得的信贷支持,占各项贷款的25%,与其为实体经济创造的价值相比,依然存在一定的落差。尤其是单户授信1000万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仅占各项贷款7%,这部分群体数量庞大、需求分散、风险复杂,面对的融资难题更突出。”她说。她表示,中小微企业存在“三无“和“三高”的情形,所谓“三无”,就是无报表、无信评,无抵押,所谓“三高”,就是高成本、高风险和高价格。“三无“和“三高”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必须要解决,否则将导致小微融资的恶性循环。
在6月28日举行的“2019普惠金融高峰论坛”上,平安集团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心颖发表演讲。中国财富网李林摄
银行与非银合作解决小微人群“最后一百米”
陈心颖表示,非银供给是银行供给有效补充。她说,无论是成熟市场比如美国,还是新兴市场比如印尼,供给侧都由多类市场主体组成。银行和非银长期形成差异互补、均衡发展的格局。银行是主要的供给方,占整体零售信贷市场60%-70%,服务相对风险可控的群体。占比在30%-40%的非银对银行进行高效补充,以科技、渠道等优势,覆盖小微及更下沉的群体。看回国内市场,银行业在政策引导下迅速发展,在服务核心小微企业方面可圈可点。但面对更小额、分散的长尾人群方面,非银机构还有大量的潜力未被释放。
陈心颖也向大家分享了践行普惠金融的三个海外经验和案例。她说,银行通过与外部渠道、金融科技公司等非银主体合作,突破既有模式在获客、风控方面的局限,解决小微人群的“最后一百米”问题。”
在印尼,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BANK BRI)采用了代理人模式,这些代理人均为银行客户,通常也是村长、菜市长小贩等社交网络广泛的当地人。他们能敏锐地捕捉到周边人群的贷款需求,又了解银行的信贷产品,可以及时将需求反馈和推荐给银行,再由银行完成尽调、资质审核等流程。这种模式比增设物理网点或雇佣更多员工都更节省成本,同时这些“走街串巷”的代理人比银行工作人员更熟悉当地情况,获客转化率自然就更高。
在肯尼亚,M-Pesa是家喻户晓的手机银行,由肯尼亚国内最大的通讯运营商之一Safaricom开发。肯尼亚国内仅1000多个银行网点,Safaricom的代理商达20000多家,形成对既有银行网点的强大扩充。更重要的一点是,运营商所掌握的用户信息也在发挥价值,为银行授信提供参考依据,解决了长尾人群的征信空白问题。
在美国,以金融科技著称的CapitalOne公司是美国银行业内最早在风险决策模型中使用大数据技术的公司。这家专注于零售、小微企业的银行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之外,也为他们的企业经营链条的各个环节提供服务,比如记账、人力薪酬管理、现金流管理等等,并以这些服务中积累的数据反哺风控模型。
平安集团打造小微金融服务样本
陈心颖表示,在解决渠道最后一百米和风控问题上,平安集团也下了很大功夫。首先,平安银行一直以来深耕供应链金融,目前平安银行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也进行了升级,为中小微企业更好的提供服务。
其次,平安普惠专注的是比小微企业体量更小的个体工商户、自雇经营者组成普惠信贷的深水区、新蓝海。这部分人群的规模超过1.2亿,他们地域更分散、需求更多元、风险更高、触网率更低。将环节打开,将能力聚合,是平安普惠的解题思路。通过构建聚合平台,复杂的信贷业务链条被分解为获客、风控、增信、资金等多个环节。在每个环节,联接具有独特环节优势的市场主体,让专业机构以高效能的方式解决专业难题,打通金融资源和小微群体之间的“最后一百米”。另一方面,平安普惠也是业内首家将人脸识别、微表情、远程视频等科技应用到信贷领域的平台,有效降低信贷服务成本,提高信贷供给能效。
再次,金融壹账通是平安集团金融科技的输出平台。三年前,平安集团开始孵化金融壹帐通。目前,在这个平台上,已经开发出1000多项专利,为超过3000多家金融机构提供科技支持,服务整个行业。目前其给海外8个国家提供金融服务,服务了590家银行、72家保险公司和2600家其他金融机构,从获客、产品的设计、风控和贷后管理、运营服务方面为客户打造一个高科技解决方案。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