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财知识 > 外汇知识

外汇教程之国际货币体系介绍及发展历程

2023-09-06 11:26:37

国际货币体系的介绍

国际货币体系就是各国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支付的需要,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定的原则、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组织形式的总称。它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1、各国货币比价即汇率的确定

2、各国货币的兑换性和对国际支付所采取的措施,包含对经常项目、资本金融项目管制与否的规范,国际结算原则的规范

3、国际收支的调节

4、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

5、黄金外汇的流动与转移是否等

国际货币体系的进展演进

(一)一战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容与特点

1、是国际金本位制度,具备“三”特征:金币铸造、兑换和黄金输出入;

2、具备既统一又松散的特点。统一性表现为黄金是最紧要的国际储备,其国际间支付原则、结算制度是统一的,各国货币都有各自的含金量,因此都必然是固定汇率制。松散性表现为没有一个公共的国际组织的领导与监督,各国自行规范其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的办法。

(二)一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容与特点

1、是严重削弱的国际金本位制,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建立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金本位制的特点是:

(1) 停止铸造金币。

(2) 不许金币流通,代替金币流通的是银行发行的银行券。

(3) 银行券不能兑换金币,只能兑换金块,并且有兑现的最低限度(因规范兑换限度大,非一般人所能及,故称“富人本位制”)。

(4) 黄金仍可输出输入。

金汇兑本位制的特点是,其它货币在国内不能兑换黄金,而只能兑换与黄金有联系的外汇(英镑,美圆),外汇在国外(伦敦,纽约)可以兑换黄金。这实际上是把黄金存于国外,国内银行以外汇作为准备金发行纸币流通。但一般人们难以直接到国外用外汇去兑换黄金,故称“虚金本位制”。

这时的汇率制度仍然是固定汇率制,国际储备除黄金外,外汇(紧要是英镑和美元)占有一定比重。黄金仍是最后的支付手段。

2、此时期的国际货币体系仍具备统一性和松散性特征。

3、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国际金本位制度瓦解。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内容: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确立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建立固定比价关系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双挂钩”的具体内容是:

1、美元与黄金挂钩:①官价:35美元=1盎司黄金;②美国准许各国或银行随时按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③其它国家的货币不能兑换黄金。

2、其它货币与美元挂钩:①各国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比价,通过黄金平价决定固定汇率;②各国货币汇率的波动幅度不得超过金平价的上下1%,否则各国必须实行干预。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

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是在美国经济实力雄厚,国际收支保有大量顺差,黄金外汇储备比较充足,而其他国家普遍存在“美元荒”的状况下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转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1、美国国际收支必须顺差,美元对外价值才能稳定;2、美国的黄金储备充足;3、黄金必须维持在官价水平。这三个条件实际上不可能同时具备。这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不可解脱的内在矛盾——“特里芬难题”(由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在其著作《黄金与美元危机》一书中指出):如果美国国际收支保持顺差,则国际储备资产不敷国际贸易进展的需要,形成“美元荒”; 如美国国际收支逆差,则易引起美元贬值,发生美元危机,形成“美元灾” 事实上,美国从1950年代起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国际市场上美元大量过剩,从60年代到70年代曾发生多次美元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