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债券指数详细介绍
自1981年我国恢复国债发行,上海证交所、深圳证交所于1990年底相继成立,并陆续开始国债交易以来,经过经营管理层层及广大投入者的不断培育,我国债券市场从无到有,蓬勃进展,债券品种及市场规模都有长足进展。为帮助投入者更好地把握、解析债券市场走势,2000年以来全国同业拆借中心等机构陆续推出了同业中心银债指数等一系列针对区别市场、券种的债券指数,这些指数设计各有侧重,从而为区别风格投入者调整投入组合、绩效评估提给了比较可靠、科学的决策依据,也为债券市场的金融创新奠定了良好基础。
目前市场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指数紧要有:
1、中国债券指数
该指数债券登记结算中心于2003年1月1日编制发布,为一系列族指数。根据债券品种及所处市场的区别,该指数紧要分为四大类:
★中国债券总指数--样本涵盖交易所、银行间市场记帐式国债(固定利率、浮动利率)、金融债
★国债总指数--样本涵盖交易所、银行间国债(固定利率、浮动利率)
★金融债总指数
★企业债指数-样本涵盖交易所、银行间企业债
其中,国债总指数又细分为:银行间国债指数以及交易所国债指数,同时还根据债券付息方式的区别将债券总指数、国债、金融债总指数进一步细分为固定利率、浮动利率指数。
2、上海证券交易所国债指数
该指数由上海证券交易所于2003年1月编制成功并发布。
3、中信债券指数
该指数由中信集团于1999年底编制成功并发布,紧要包含:
★中信全债指数-样本涵盖交易所、银行间市场国债、金融债、企业债
★中信国债指数-样本涵盖上海证券交易所国债
★中信企业债指数-样本涵盖上海、深圳交易所市场企业债
★中信银债指数-样本涵盖交易所、银行间市场国债、金融债、企业债
4、中国银行银债指数
该指数有中国银行于2002年5月编制发布,紧要包含:
★中国银行银行间综合指数-样本涵盖银行间市场国债、金融债
★中国银行银行间国债指数-样本涵盖银行间市场国债
★中国银行银行间金融债指数-样本涵盖银行间市场金融债
5、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银债指数
该指数由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于2000年1月编制发布,紧要包含:
★同业中心综合指数-样本涵盖银行间市场国债、金融债、企业债
★同业中心国债指数-样本涵盖银行间市场国债
上述所有指数按其样本所属债券品种、市场的区别,可作如下归类:
一、我国紧要债券指数分类
国债 | 中国交易所国债总指数 | 中国银行间国债总指数 | 中国国债总指数 |
上证国债指数 | 中国银行银行间国债指数 | ||
中信国债指数 | 同业中心国债指数 | ||
金融债 | 中国金融债总指数 | ||
中银金融债指数 | |||
企业债 | 中信企业债指数 | 中国企业债指数 | |
综合 | 中信银行间债券指数(含企债) | 中国债券指数(不含企债) | |
中银银行间综合指数(不含企债) | 中信全债指数(含企债) | ||
同业中心债券综合指数(含企债) |
二、紧要指数编制方式简介
根据上表所作归类,我国目前债券市场针对区别市场的区别类债券基本均有相应债券指数对其价格演变趋势实行了描述、研究,由于部分债券指数数据缺乏,本文紧要对交易所国债、银行间国债、银行间综合类债券以及跨市场的综合类债券指数的编制方式实行比较。
1、交易所国债指数
项目 | 中信国债指数 | 上证国债指数 |
市场 | 上海交易所 | 上海交易所 |
样本范围 | 国债 | 国债 |
编制方式 | 市值法/全收益 | 市值法/全收益 |
指数基期 | 99-12-31 | 02-12-31 |
指数基值 | 1000 | 100 |
剩余期限 | 一年以上 | 一年以上 |
流通规模 | 不限 | 不限 |
息票类型 | 所有上交所市场国债(含浮息券) | 固息和一次还本付息 |
样本调整 | 按月调整,每月最后一个交易日,将剩余期限不到一年的国债剔除,新上市合格国债自第二个交易日起计入指数 | 按月调整,每月最后一个交易日,将剩余期限不到一年的国债剔除,新上市合格国债自第二个交易日起计入指数 |
选取价格 | 收盘价 | 收盘价 |
无可用价格时处理 | 暂停交易的前一交易日收盘价 | 暂停交易的前一交易日收盘价 |
权重 | 发行量 | 发行量 |
应计利息结算规则 | T+0 | T+0 |
利息收入再投入 | 指数 | 指数,并在月末最后一个交易日从指数中剔除 |
指数危机收益指标 | 无 | 不详 |
2、银行间国债指数
市场 | 银行间 | 银行间 |
样本范围 | 国债 | 国债 |
编制方式 | 市值法/全收益 | 市值法/全收益 |
指数基期 | 2000-1-1,2001-7-1起编 | 02-5-31 |
指数基值 | 1000 | 100 |
剩余期限 | 一年以上 | 一年以上 |
流通规模 | 不限 | 50亿 |
息票类型 | 固息 | 固息 |
流动性 | 基期前一年之间有交易,否则等到首次交易的次日才纳入样本 | 每月有3-4天交易,频率在前32位 |
样本调整 | 即时调整,在债券流通或首次交易的次日才纳入样本 | 按月调整,只有在本月最后一个工作日或已确认将在下月第一个交易日符合入选标准的债券才纳入样本 |
选取价格 | 收盘价/做市商双边报价平均中价 | 加权平 |
无可用价格时处理 | 最近一次成交价或双边报价对应的收益率换算为当日的净价 | 上一次成交日的加权平 |
权重 | 发行量 | 发行量 |
应计利息结算规则 | T+0 | T+1 |
利息收入再投入 | 指数 | 指数 |
指数危机收益指标 | 无 | 有,如久期、凸度 |
3、银行间综合债券指数
市场 | 银行间 | 银行间 | |
样本范围 | 国债、金融债 | 国债、金融债、企业债 | 国债、金融债、企业债 |
编制方式 | 其他标准与“中银银行间国债指数”相同 | 其他标准与“同业中心国债指数”相同 | 市值法/全收益 |
指数基期 | —— | ||
指数基值 | 1000 | ||
入选样本要求 | |||
剩余期限 | 一年以上 | ||
流通规模 | 1亿 | ||
息票类型 | 固息和一次还本付息 | ||
流动性 | 每月报价次数前30支的债券 | ||
样本调整 | 按月调整,只有在本月最后一个工作日或已确认将在下月第一个交易日符合入选标准的债券才纳入样本 | ||
选取价格 | 买入申报价 | ||
无可用价格时处理 | 上一次成交日的买入申报平 | ||
权重 | 发行量 | ||
应计利息结算规则 | T+0 | ||
利息收入再投入 | 指数 | ||
指数危机收益指标 | 无 |
4、综合债券指数
项目 | 中国债券指数 | 中信全债指数 |
市场 | 交易所、银行间 | 交易所、银行间 |
样本范围 | 国债、金融债、企业债 | 国债、金融债、企业债 |
编制方式 | 市值法/全收益 | 市值法/全收益 |
指数基期 | 01-12-31 | —— |
指数基值 | 100 | 1000 |
剩余期限 | 一年以上 | 一年以上 |
流通规模 | 50亿 | 1亿 |
息票类型 | 零息券、利随本清、附息券、含期权券 | 固息和一次还本付息 |
流动性 | 每月报价次数前30支的债券 | |
样本调整 | 按月调整:分为常规性、非常规性调整。常规性调整指每月末将符合条件的新上市债券加入指数,剔除不合格债券;非常规性调整:指数随时针对债券除息、现金流入的产生、暂停交易等事件加以相应调整。 | 即时调整:将在交易所上市的国债、企业债在其上市后的第二日加入样本券,若该券在深沪交易所同时上市,则将该券作为上交所国债加入样本;按月调整:只有在本月最后一个工作日将当月买入申报申报前30只左右的债券纳入下月指数样本。 |
选取价格 | 收盘价/报价/通过数理统计方式计算的理论价格 | 交易所:样本券当日收盘价;银行间:样本券买入申报价 |
无可用价格时处理 | 银行间市场双边报价中的最优申买价/债券信息网询价/模型定价 | 平均买入申报价,或上一次成交日的买入平均申报价 |
权重 | 以发行量为权重实行市值加权并对单只债券品种对债券指数的贡献率实行流动性调整。随着样本中债券的加入、退出,券种结构相应调整 | 发行量 |
应计利息结算规则 | T+0 | T+0 |
利息收入再投入 | 指数 | 指数 |
指数危机收益指标 | 不祥 | 无 |
资料来源: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中国银行网、中信证券网、上海证券交易所
三、区别指数的比较与解析
1、交易所市场国债指数
目前,交易所市场已正式发布的债券市场指数紧要有:中信国债指数以及上证国债指数。由于上证国债指数基值为100,为便于更直观地对二指数实行比较,将各时点上证国债指数值分别放大10倍;同时,因上证国债指数自2003年1月2日开始发布,故将二指数的比较起始日设于2003年1月2日。
经实证解析,自2003年1月2日至5月16日,中信国债指数涨幅为1.71%,波动率为4.55,而上证国债指数的涨幅为1.77%,调整后的指数波动率为3.98,二者相差甚微,两指数走势基本同步。对比二指数设计安排,这紧要是由于两指数设计除指数样本及利息再投入处理之外基本相同所致。中信国债指数的样本选择交易所市场全部上市债券,包含两只浮动债,而上交所国债指数只包含固息债和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对于利息再投入,中信国债指数假定将利息按原来的权重投入于指数,上证国债指数则在假定按照原权重投入于指数的同时,规范在月末最后一个交易日必须从指数中剔除,二者差异对指数影响较小。从收益率及波动性考虑,两指数基本上都能较好反映市场变化。
2、银行间市场国债指数
中银银债指数、同业中心银行间债券指数是目前市场上使用较多的银行间债券指数。同样由于中银银债指数基值为100,为便于将这两种指数实行比较,将中银银债指数各时点指数值放大10倍;同时,考虑到推出时间最迟的中银银债指数自2002年6月3日开始使用,为增强二指数之间数据的可比性,故将比较时点设于2002年6月3日。
经实证解析,2002年6月3日至2003年5月29日,中银银债指数涨幅为0.12%,波动率为7.26;同业拆借中心指数涨幅为1.30%,波动率为4.75。二者走势相差较大,尤其是同业中心银行间债券指数走势较为平缓。二指数样本规模、流动性以及样本调整规则的差异是导致走势各异的紧要原因。 对照债券市场一年多来的行情演变,尤其是2002年年中 开始的下跌调整,2002年年底的盘整乃至于后来的上扬,比较二指数走势:同业中心指数在2002年6月以后基本没有下跌,且波动性小,在大盘上升时,也未见较明显的上涨,该指数在反映市场变化的及时性,为债券组合投入解析提给参考方面稍弱于中银银债指数。
3、银行间市场综合指数
目前对银行间国债、金融债、企业债价格走势实行整体刻画的指数紧要有:同业中心综合指数、中银银行间综合指数及中信银债指数,为便于比较,同样将中银银行间综合指数值放大10倍,并将解析比较的时点设于2002年6月3日。
自2002年6月3日至2003年5月29日,同业中心综合指数涨幅1.14%,波动率4.58;中银银行间综合指数涨幅0.10%,波动率8.00;中信银债指数涨幅-0.38%,波动率8.72。对照银行间债券市场演变状况,从收益率及波动性考虑,中银银行间综合债券指数、中信银行间债券指数比同业中心综合指数更能比较准确地描述整个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演变,其中:中信银行间综合指数涵盖银行间市场所有债券,而中银银行间债券指数则未包含银行间企业债,二指数在样本区间上的细微差别,为满足区别投入者的需要提给了可能。
- 上一篇:债券指数有哪些作用?
- 下一篇:中国债券收益率曲线的曲线分类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