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上市公司重要股东股份变动
上市公司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公司董事、监事、高管等重要股东大量增、减持公司股份等情形不断出现。中小投资者应当密切关注并科学分析他们的增、减持行为,以防范风险,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一、上市公司重要股东股份变动日趋频繁
据统计,我国A股市场2007年前三季度重要股东二级市场股份增持量为54233.6963万股,股份减持量高达440184.7812万股;其中减持数量创下了历史新高。见下表:
A股市场重要股东二级市场交易情况表
项 目<?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增持股份数(万股)
减持股份数(万股)
交易总量(万股)
2005前三季度
90026.1678
4224.1918
94250.3596
2006前三季度
658434.6748
33202.8758
691637.5506
2007前三季度
54233.6963
440184.7812
494418.4775
注:数据为已公告的二级市场股份变动情况。
二、上市公司重要股东股份变动的动机
1.套现:绝大多数上市公司重要股东股份减持的动机是为了套现。鉴于市场行情的持续走好,许多公司股价涨幅较大,随着限售股份的陆续解禁,一些公司的大股东、高管趁机大量抛售股份,收回投资落袋为安。如某公司部分限售流通股自2007年8月9日起可以上市流通,然而自8月20日开始,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该公司6名持有解禁股票的高管中,就有5名多次减持,共计减持超过621万股,套现金额近1亿元。
2.不当逐利:一是当上市公司有重大资产重组、资产注入、定向增发等重大利好消息或利空消息时,公司的大股东、董事、监事、高管人员等就有可能利用与中小投资者信息不对称的优势,在重大利好或利空消息对外发布前提早买入或卖出公司股份,以获取高额收益。如某公司在2006年11月8日举行董事会,决定定向增发7000万股,而该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的证券账户显示于2006年11月7日即董事会的前一天买入了该公司的股份;又如,某公司于2007年8月发布了关于2007年半年度报告的更正公告,更正后的净利润比更正前有所减少,该公司的控股股东在公告前一天出售了所持公司股票,该股东因此受到了监管部门的处罚。
3.影响股价:个别上市公司出于一些特别目的,大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管等可能会利用市场误导投资者,通过增持或者减持行为来达到拉升或者打压股价的目的。
三、如何了解重要股东的股份变动信息1.关注上市公司的日常信息披露
根据《证券法》、《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股份变动均需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而且,本所出台的《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行为指引》、《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备忘录第16号----解除限售》(以下简称《备忘录》)中对大股东股份变动也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要求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在减持前执行预披露制度。《备忘录》中规定如果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计划减持解禁股,并于第一笔减持起六个月内减持数量达到5%以上的,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将于第一次减持前两个交易日内通过上市公司对外披露出售提示性公告。因此,投资者可在上市公司指定的信息披露媒体上关注有关股份变动的公告,即时进行分析和做出判断。
2.关注本所网站“诚信档案”栏目
投资者除了通过上市公司的日常公告披露来关注重要股东的股份变动外,还可以通过本所网站即时了解到上市公司董、监、高的股票买卖信息。本所网站主页面上就有一个“诚信档案”的栏目,投资者在栏目里面可以看到本所主板及中小板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管及相关人员持有本公司股份变动情况以及本所对上市公司大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管违规买卖股票的监管与处分记录。
四、如何对待重要股东股份变动
1.谨慎关注重要股东的“减持”行为
一般来讲,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大量减持以及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管大量、集中抛售公司股票的行为,可以反映出他们对公司当前估值的看法和态度,一是认为市场估值过高;二是对公司的发展前景不看好,信心不足。作为谨慎的投资者,此时就应该密切关注公司大股东以及董事、监事和高管的减持频度、减持价格和减持数量,将他们减持的信息与公司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对公司的基本面进行分析,谨慎判断公司的投资价值。
2.理性对待重要股东的“增持”行为
一些上市公司大股东以及董事、监事和高管看好公司的发展前景,大股东不断向公司注入资产或认购公司定向增发的股份,增持公司股份。同时,随着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一些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管也不断增持公司股份。投资者往往十分追捧,此类股票的股价受此影响也不断走高。
实际上,上市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不确定性和市场风险,大股东以及董事、监事和高管增持股份不等于确保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因此,投资者一定要理性对待,保持头脑冷静,客观、理性对待他们的“增持”行为,千万不要盲目跟风。
- 上一篇:公司所属行业的对股价的影响
- 下一篇:如何分析公司并购价值